白天困得睁不开眼,一到晚上却精神得像打了鸡血,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。隔壁邻居刚躺下就开始打呼噜,自己却数了半晚的羊,还越数越清醒。更糟糕的是,第二天还得早起,勉强顶着一双肿眼泡去上班、带孙子、做家务。困意像个调皮鬼,白天它缠着你不放,晚上它就躲得远远的,任你怎么追也追不上。
其实,这样的状态,不少人都有。尤其是到了中年以后,生活的担子越来越重,睡不好觉几乎成了家常便饭。可问题是,这种睡不好的状态,真不是单纯的“休息不好”,而是实实在在在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人会变得急躁、记性差,工作出错多了,家人说两句又容易上火,动不动就来一句“别惹我,我昨晚没睡好”。
最让人无奈的是,明知道失眠不好,也试过很多办法,但效果总是不尽人意。有的人喝安神茶,有的人买助眠枕、香薰、褪黑素,甚至还试着练冥想、做拉伸,可该清醒的还是清醒,心里反而更焦虑:我是不是病得不轻?是不是这辈子都摆脱不了这失眠了?
更让人泄气的是,有些治疗方式花了钱、费了劲,到头来收效甚微。白天精神照样萎靡,晚上照样瞪着天花板发呆。有时候连家人都不理解,觉得你是不是太矫情了?“不就是没睡着吗?”可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知道,那种翻来覆去却毫无睡意的痛苦,是多么折磨人。
其实啊,很多人对失眠的认知本身就存在误区。有些人认为,失眠就是神经衰弱;还有人觉得,失眠的人就是太敏感、想太多。可事实上,失眠背后可能牵扯到很多因素,不只是心理上的焦虑,也可能是身体状态、作息节律,甚至饮食习惯出了问题。
那为什么有些人躺下就能睡着,秒睡体质像是与生俱来的?难道真的是命好吗?其实这背后是有原因的。很多能秒睡的人,往往生活节奏稳定,情绪相对平稳,也不容易被小事困扰。而那些总是睡不好的人,大多数白天思绪太活跃,或者身体早就处在一种慢性紧张的状态,到了晚上就更难放松。
不过话说回来,失眠也不是不可逆的,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。下面这3个方法,简单但实用,做起来也不费劲,关键是持之以恒。
第1招:别急着“赶走”失眠,先学会“陪它待一会”
很多人一失眠就开始焦虑:怎么办?几点了?明天还有事要做,今晚又完了。这种状态反而让大脑越来越清醒,结果越怕睡不着,就越睡不着。其实与其焦虑,不如换个角度看待它。你可以告诉自己:“没关系,今晚就算少睡一会儿,我也能熬过去。”你越放松,越容易进入状态。
不妨躺在床上,做点轻松的想象,比如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的湖边散步,或者回忆一次愉快的旅行,慢慢把注意力从“我要睡着”上移开,睡意反而更容易来。
第2招:从晚上6点开始“为睡眠做准备”
睡眠不是开关一按就能启动的,它更像是一场需要提前酝酿的“仪式”。尤其是中老年人,身体节律不像年轻人那样灵活了,越临近晚上越要“慢下来”。
晚饭不要太晚也不要太油腻,吃太饱只会让胃在你睡觉的时候加班;晚上的光线可以调暗一些,告诉身体该准备休息了;如果你有看手机的习惯,建议提前1小时放下,屏幕的蓝光真的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,让你的大脑误以为现在还在白天。
可以试试泡个脚、听点舒缓的音乐,哪怕只是静静坐着发呆一会儿,也是一种为身体“踩刹车”的方式。
第3招:白天别让自己闲得太“空”
不少失眠的人,其实白天没怎么动,也没什么事做,脑子反倒成了闲不住的“发动机”。一到晚上,这台发动机还在转,停不下来。
白天适当安排点有节奏的活动很重要。不需要做剧烈运动,哪怕只是饭后散个步、晒晒太阳、种个花、整理房间,都比一整天坐着发呆强得多。身体动起来了,晚上的睡眠自然会更踏实。
如果你白天真的有事做,那就更要给自己设个“停机”时间。比如晚上8点以后,尽量别再去处理让人上头的事,不然睡前那一两个小时很可能都在“复盘”这些事,想停都停不下来。
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